阳经合病,必自下利,邪并于阳,则阳实而阴虚,阳外实而不主里,则里虚,故下利。虚者宜加人参,质实便燥者,此方不足与也,宜下之,用伤寒门大柴胡汤,后以本方调之。
本方除大枣,名黄芩芍药汤∶治火升鼻衄及热痢。成氏曰∶否而不泰为痞。
《针经》曰∶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,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溺。小腹急者,邪在下焦也;大便黑者,瘀血渍之也;小便利者,血病而气不病也。
心神伤则火动,火动不已则肾水受伤,肾主藏精,所受五脏六腑输至之精,皆不得藏而时下矣,故为遗精梦泄。延余视之,脉浮大而长,身表微热,用桂枝麻黄汤,加姜枣煎,连进三大剂,汗出终日,至旦而愈,次以胃风汤和其脏腑,食进而安。
今胃火乘脾,约束精液,但输膀胱,致小便数而大便难故名脾约,与此汤润燥通肠。陶节庵曰∶大承气汤,气药也,自外而之内者用之;生地黄连汤,血药也,自内而之外者用之;气血合病,循衣摸床,证同自气之血、血而复之气者,大承气汤下之;自血之气、气而复之血者,生地黄连汤主之。
撄宁生曰∶血溢血泄诸蓄妄者,其始也率以桃仁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,然后区别治之。《内经》曰卑下之地,春气常存,故东南卑下之区,感风之证居多。